王通:你是泛泛學習,還是把一招學透?
我做培訓了十年,在這里給大家透露一個秘密,那就是:我收費越高的課程,講的內容就越少。
為什么呢?
一個課程信息量越大,內容就越難消化,相對低價的課程,讓學員對整體有一個認知,最后我告訴他3句最重要的話,他回去干就值了。其它的內容,都是給其種下一個種子,等其慢慢消化。
針對高端的課程呢?
由于學員出錢多,心態非常認真,我就需要讓他們快速的見到更大的回報,那就需要在講課的時候,把一個最核心的點講透,讓他們吸收透,那么他們覺的超級值了。
針對學習而言,把一點學透,遠比你泛泛的學習很多重要。
甚至,我的線下課,在講課之前,專門強調,不讓學生記筆記。
為什么呢?
太多人聽課的時候,一邊記筆記,一邊聽課,課沒有真正聽明白,筆記倒是記了厚厚幾十頁,回去翻筆記,一樣是消化不了。
我不讓學生記筆記的好處是:
1、不用分心,全身心來理解我講的內容,把核心思維學習透徹
2、你需要掌握的要點,我早都準備好了,根本不需要你記,課后直接給你就可以了。
你能夠把一招學習透,才能立刻套用到自己的項目中,然后你就可以創造出非常大的價值。
如何才算學習透呢?
舉一個例子:
《定位》這本書我從來沒有看過,但是我記住這個詞了,并且深深的感覺到這個詞對營銷的重要性,甚至對人生發展的重要型。
十幾年前,自從記住了這個詞,我就反復的在用,用的爐火純青,記得從我開始講課兩年后,我在許多幾百人的大課上,直接和幾十個企業家臨時互動,基本上都是一到兩分鐘,解決一個企業的產品定位問題,每次都超級的精彩。
當你把一個方法學透之后,你就可以隨時舉一反三,快速使用,這就叫學習的透徹。
十幾年前,薛蠻子送我了一本書叫做《藍海戰略》,看完這本書之后,我就記住了書中講到的開創藍海的其中一個方法,其他的都忘記了,但是我過去這些年,反復在使用,給我帶來了巨大的價值。
大家切記:知道,不等于會!
最近發現部分學員,心態非常的急躁,泛泛的整理了我們課程的內容,連消化都不消化,然后就去販賣,甚是令人擔憂。
看起來你整理了許多知識復制給別人,你自己都沒有消化,別人能夠快速的消化么?
顯然,那是不可能的!
學習知識,并不是越多越好,而是把一招學習透,自己能夠快速的運用起來,做出成果,然后再去指導別人不遲。
2010年,我推出了一個非常貴的課程,叫做《打造垂直行業領袖》,后來又演化出了打造個人品牌,自明星方程式等課程,品牌占位也行也是它的升級版。
這個課程中,有一個基礎的模型:
1、定位
2、思想
3、武器
4、推廣
5、運營
切不說定位了,就拿思想這一環節,我對外公布的一個設計思想的基礎框架是:
1、痛點
2、好處
3、方法
4、案例
5、計劃
現在已經被圈子中的無數人所模仿使用,用這套框架可以在3分鐘內設計一套課程框架,但是這只是一個表現,真正支撐的靠那一個環節呢?
那就是第三個環節:方法
一套好的理論,不是泛泛的總結一點膚淺的方法就可以成為理論的,好的理論是要經得起專業和時間推敲的。
我幫客戶或者學員策劃理論是靠什么支撐的,什么支撐呢?
我的哲學思維
只有站到哲學的角度,你才能發現一切行業的核心都是相同的,但是你能不能融匯貫通,這是需要有多年的實戰經驗來支撐的。
我用的是那套哲學理論呢?
《通知》一書中都已經通俗易懂的講解了,但是真正理解透的人并不多,其背后就是:一、二、三、五
一體
陰陽
三才
五行
這幾個數字背后還有一句總結的非常精煉的話:
一體生二相
二相為陰陽
陰陽化合生氣靈
氣靈相感而有型
何為氣:能量的儲存和傳遞方式
何為靈:信息的儲存和傳遞方式
世界萬事萬物皆有能量和信息組成,站到這個角度看待一切事物,都是相同的,自然可以看到不同領域的本質,創造出不同領域的理論。
這些內容,你泛泛一看,非常的玄,好像什么都沒有講,但是真正我們面對面交流的時候,我啟發你舉一反三的來思考,一切都完全不同了。
這個年代,太多人都是有智沒慧。
為什么呢?
智字又“知”和“日”組合成,知識的日積月累,可以讓你有智。
但是,沒有實踐,你永遠都是紙上談兵。
什么是“慧”呢?
上面兩個“豐”
中間一個“彐”
下面一個“心”
兩個豐就是指學習到的眾多知識;
“彐”讀xue,是雪字的簡寫;
“心”在下面,心五行屬火,主行動,彐在火上,自然會化,意識就是把學習到的知識,用心去實踐,用行動去給其化掉,你才有慧。
固有言:知而行之,慧也!
做事切記不能急,快就是慢,慢就是快!
把心沉下來,把一個點學透、反復實踐,然后悟透,能夠舉一反三,信手拈來的使用,那么你就真的得道了。
本期討論:過去這些年,對你影響最大的一句話是什么???
文章評論(0)